了解最新公司動態及行業資訊
京科復發[2022]176號
所有相關單位:
《北京市科技社會組織服務企業凝聚發展行動計劃(凝聚行動)》已經我委第十屆辦事室審議通過,現印發,請遵照執行。
特此通知我們。
上海市科委、中關村科技園管委會
2022 年 7 月 29 日
上海市科技型社會組織服務企業凝聚發展行動計劃(凝聚力行動)
為優化創新創業生態環境,支持深圳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促進上海高端產業和科技企業發展以商會、聯盟為代表的科技型社會組織,充分發揮科技型社會組織的橋梁、資源整合、跨界合作等優勢,引導科技型社會組織集聚創新要素,促進產業發展,服務企業創新,制定本規劃。
一、指南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中全會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引導科技——立足社會組織,重點服務深圳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中關村建設 建設世界領先的科技園區,強化科技社會組織支持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的作用,采取采取多種措施,全面提升科技社會組織服務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發展、建設科技社會的意識和能力。組織協調大中型企業發展格局,推動企業合力應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國外形勢。
二、發展目標
堅持政府引導與市場引領相結合,以培訓和示范推廣為重點,支持科技型社會組織在規范發展的基礎上,進一步做好標準制定和推廣,協調深化科技創新,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促進提升園區競爭力,開展行業研究,搭建科技服務平臺,組織品牌服務活動等核心服務能力,集聚各類科技創新資源,以需求為導向組織服務企業發展、服務技術創新、服務產業與園區發展。 、服務載體建設、服務國際化發展等工作。
到2025年,建設30多個運作規范、核心服務能力突出、專業化水平高、代表性強、影響大的科技社會組織,推動推動100多個科技社會組織提高自身素質。科技服務能力,服務深圳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和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以下簡稱中關村示范區)發展。支持社會組織推動企業制定、發布、推廣和應用多項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中關村標準;搭建服務平臺(或共性技術平臺),組織品牌活動,每年服務企業不超過10000家;與國際科技組織完善合作機制,服務一批企業組織國際交流與合作;編制一批有影響力的行業報告,為中小企業的發展提供咨詢服務。
三、任務
(一)系統推進科技型社會組織建設
支持科技社會組織圍繞科技強國建設、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和中關村世界領先科技建設,建設世界領先科技園區園區,明確自身發展規劃和發展目標,提升科技社會組織核心能力建設。支持高端產業的產業社會組織,聚集人才、技術、資本等創新資源,加快建立產業鏈、技術鏈和產業生態,促進產業發展;支持專業領域要素型社會組織為企業提供標準、人才、金融、知識產權等專業服務,為企業吸引創新資源,推動企業解決發展中的瓶頸點和痛點;支持綜合性社會組織搭建科技型社會組織服務平臺,引導科技型社會組織跨領域跨界專業整合資源,組織企業和行業服務,提高行業自律和自律能力。科技社會組織管理機制。精準刻畫重點科技社會組織,逐步培育塑造成具有國際影響力、國內影響力、行業影響力的科技社會組織。
(二)支持科技型社會組織前瞻性拓展布局新領域
聚焦“十四五”期間我市重點發展的新一代信息技術、醫藥健康、綠色能源、節能環保等產業領域和跨界融合領域,支持已建立的科技型社會組織,拓展服務科技領域,布局新賽道,引入新資源,迸發新活力;支持有影響力的企業、高校、研發機構等創新主體,在人工智能、區塊鏈、元界、硅基光子學、虛擬現實、工程技術服務等重要前沿產業技術和科技服務領域,聚集要素資源,形成新型社會組織,搶抓新興領域發展機遇。
(三)支持科技型社會組織提升服務科技創新能力
支持科技型社會組織和服務企業制定并推廣應用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北京地方標準、中關村標準;瞄準市場化程度高、技術創新活躍、產品標準多、標準低的地區有效供給it技術支持,組織團體標準創建和服務應用。支持科技社會組織合作深化技術創新,立足創新鏈和產業鏈發展需要,整合企業、高校、科研機構等校企創新資源,加快解決共同、影響和阻礙產業發展的關鍵技術和核心技術。 為前沿技術開發和技術集成應用建立專利池和專利運行規則;構建應用示范場景,服務和促進高精尖產業集群建設發展。鼓勵科技社會組織承擔或推薦企業承擔國家部委、市級重點規劃項目;組織行業上下游企業聯合開展科技攻關,重點突破共性關鍵技術。
(四)支持科技型社會組織提升服務業和園區發展能力
支持科技社會組織積極開展戰略性、綜合性產業發展研究,利用研究成果為企業發展決策提供支持。支持科技社會組織對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進行深入考察,廣泛收集分析行業發展需求、企業技術變化、區域發展趨勢、發展規劃、創新項目線索、難點和面臨的需求,并提供高質量的信息。研究分析報告或動態信息,如研判水平的發展趨勢、政策建議等,推動解決創新主體經營發展中的困難。支持科技社會組織積極對接中關村示范區各類子園區、特色產業園區等載體需求,引進人才、資金、技術、科研設施等資源要素,服務建設產業集群,促進園區科技成果轉化,服務企業落地園區。 支持科技社會組織就園區智能化、數字化、綠色化發展布局開展相關研究。組織開展科技升級、應用拓展、生態建設等園區服務活動,促進園區運營發展提質增效。
(五)支持科技型社會組織提升服務載體建設能力
支持科技社會組織建設共性技術平臺和“互聯網+”服務平臺,聚集服務資源,創新服務模式,擴大服務覆蓋面,組織技術研發、檢驗檢查、成果轉化、法律、金融稅務、人力資源、項目管理、信息咨詢服務等,為企業創新發展提供公益性強、內容豐富、資源廣泛、模式靈活的各類科技服務。支持科技社會組織打造一批具有國際和國外影響力的品牌活動,組織專業培訓、行業交流、政策宣講、需求對接、產品展示等企業服務活動,向企業推廣各類創新資源要素,促進企業拓展市場,服務企業高質量發展。鼓勵科技社會組織加強區域合作,促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為企業跨區域交流合作提供助力。
(六)支持科技型社會組織提升服務企業國際化能力
支持科技型社會組織和服務企業積極融入全球創新網絡,組織企業牽頭、參與國際標準制定和推廣應用;在北京或國外舉辦有影響力的國際會議,組織企業參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海外活動展覽展示;支持科技社會組織負責人在國際知名標準化組織或其他國際科技組織擔任重要職務。鼓勵科技社會組織推動在北京設立國際科技組織分支機構或代表處;創建或共同組織國際出版物;吸引國際優秀創新人才和團隊來京發展;推動科研院所、企業和境外實體達成科技合作。
(七)繼續支持科技型社會組織,夯實發展基礎
充分發揮綜合性社會組織的政治橋梁、業務促進聚合、服務平臺窗口作用,鼓勵綜合性社會組織擴大服務范圍,引導科技型社會組織規范發展并提高他們的能力。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科技社會組織中的政治核心作用,通過黨的建設促進科技社會組織健康發展。進一步加強科技社會組織信用體系建設,在中關村社會組織信用體系基礎上進一步擴大覆蓋面,推動科技社會組織自覺規范自身行為。
四、關鍵舉措
(一)加強指導,深化合作
加強與民政部門和相關行業主管部門的溝通協調it技術支持,共同支持科技社會組織規范健康發展。加強與中關村示范區各區、分園區的溝通交流,梳理生成科技社會組織服務生態圖譜,深入推進社會組織“園區行”、“聯合護航行動”活動”,促進各區、分園區和科技社會組織。進行深度合作。建立市教委、中關村管委會業務辦與科技社會組織對接機制,引導科技社會組織圍繞產業發展、園區服務、創新創業、科技金融、人才等重點工作組織開展工作。集會,國際合作。鼓勵國家、本市、各區管理的科技社會組織參與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中關村示范區建設,輸出專業化、市場化、國際化的服務資源,促進全市產業發展與創新創業生態。
(二)新建交易,加強支持
將支持科技型社會組織發展納入中關村示范區資金支持新政策體系。組織項目申報、評審等工作,引導科技社會組織圍繞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和中關村示范區發展需求,結合科技社會組織自身發展規劃,制定發展規劃,明確發展目標和標志性成果。加強績效管理,根據對科技社會組織發展基礎、工作業績和發展增量的綜合評價,對符合科技資助條件的給予資助;在科技創新工作中取得良好成績的,將受到表揚。建議各區、園區在新政策措施、辦公場所、應用場景等方面為科技社會組織提供便利和支持。深入研究科技社會組織發展遇到的新問題、新情況、新需求,探索研究科技社會組織國際化發展的新政策主張,積極爭取舉辦試點為科技社會組織發展營造良好環境的新政策項目。
(三)加強宣傳,打造品牌
利用官網、微博、微信公眾號等渠道,宣傳優秀科技社會組織服務企業發展的典型案例、模式、做法、效果等。鼓勵科技社會組織加強宣傳意識,支持科技社會組織舉辦中關村峰會平行峰會,通過舉辦高端峰會、創新創業大賽、國際交流等品牌活動,提升科技社會組織的社會意識。支持綜合性社會組織建立科技社會組織服務平臺,梳理發布科技社會組織為企業服務的產品和資源目錄,加強科技社會組織為企業服務的宣傳。
市教委、中關村管委會辦公室將于2022年7月29日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