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最新公司動態及行業資訊
服務外包是企業將價值鏈中原本由自身提供的基礎、通用、非核心的IT業務剝離,外包給外部專業服務提供商的一種經濟活動。當前,得益于我國服務業對外開放的推動和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蓬勃發展,我國服務外包企業正在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創新服務供給模式,向下游轉型。價值鏈末端,進入高附加值市場。 ,做強中國外包產業,打造“中國服務”品牌——
在6月9日召開的“2018全球服務外包大會”上,專家表示,中國外包要引領“中國服務”,就需要推動人工智能的應用,推動服務外包模式從將“承包”轉變為“收包并重”,從中高端外包向中低端外包轉型升級,構建深度單向互動的國際服務伙伴關系。
外包取得了顯著成績
“今年一季度,我國服務外包協議金額為2.659.9萬元,環比下降15%。其中,離岸服務外包協議金額1.680.3萬元,執行金額1.03億元。 3.9萬元,環比分別下降13.6%和10.6%。”在“2018全球服務外包大會”上,商務部原副主任方愛青列舉了一組數據,展示了中國服務外包的成就和潛力。
方愛清表示,近年來,我國服務外包產業逐步摒棄了以要素成本優勢實現規模擴張的發展模式,轉向創新驅動提質增效。服務外包業務范圍不斷擴大,從美國、歐洲、香港、日本到馬來西亞、大洋洲、中東、拉美、美洲。業務范圍覆蓋全球200多個國家(地區)。 130,公司國際化經營能力持續提升。
在拓展服務市場的同時,企業外包服務質量也在不斷提升,高端服務外包占比不斷提升,中學高端業務結構不斷優化。據商務部研究院李錫林博士介紹,2012年至2017年,我國知識流程外包占比從28%提升至38%,IT解決方案、知識產權外包服務等高附加值領域和生物醫藥技術研發外包分別快速下降。下降 159.2%、73.2% 和 18.5%。
企業團隊規模不斷擴大。目前,我國有4.3萬多家服務外包企業,年均增加數千家。一批創新能力強、綜合服務水平高、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不斷提升市場影響力和領先地位,一大批初創型服務外包企業不斷涌現。企業平均合同額比上年下降10%左右。
“服務外包是新一輪全球勞動力專業化的重要方式,是全球價值鏈分解、協同與重構的重要載體,已成為涵蓋經濟社會各方面的垂直產業。”商務部研究院副教授李剛表示,當前,世界新一輪產業結構調整,以服務外包為主要形式,高端制造和技術研發轉移為主特色,正在盛行,為全球現代服務業發展帶來新機遇,促進我國經濟增長。質量發展提供新動力。
智能時代,危機中有機會
隨著互聯網、大數據、云測算等新技術的快速發展,未來人類社會將進入智能新時代。新的挑戰。機器人和算法承擔更多任務后,市場對勞動力的需求將減少,部分服務外包業務將逐漸退出舞臺。
“智能技術的發展可能會取代一些傳統的服務外包領域,比如以成本為導向的服務外包業務it服務外包,但服務外包不會隨著技術的發展而消失。”商務部研究院國際服務貿易研究所所長李軍表示,人工智能可以提升企業服務能力,帶來新的市場需求。服務外包企業可以依托技術優勢實現轉型升級,開拓新的服務外包業務領域。
方愛清還認為,信息技術創新步伐的加快,為服務外包的發展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條件,服務外包正在向知識經濟、數字經濟、創新經濟邁進。這一觀點也在數據中得到證實。去年一季度,我國服務外包行業新增從業人員38.5000人,其中大專以上學歷占8%。服務外包企業軟件開發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CMMI)等國際資質認證新增250個,環比下降56.3%。
一些公司已經使用人工智能來創新服務外包的形式和模式。例如,四川IT公司利用AI技術幫助建行建設人臉識別智能監控系統; IBM 依靠人工智能和其他技術來實現業務流程的自動化和數字化。同時,人工智能也將拓展服務領域,在智能安防、智能交通、智能政務等領域出現新機遇。
“在過去的一年里,公司的許多下滑來自于對物聯網和云估算等新技術的投資。”博彥科技CEO孫鐵林表示,人工智能正在塑造服務外包供應鏈,改變貿易格局。作為服務外包企業,要抓住機遇,創新服務供應模式,向價值鏈低端轉變,進軍高附加值市場。
行業面臨變革拐點
“中國經濟正在從產業主導型向服務型主導型經濟轉變,既有龐大的服務提供者群體,又有快速下滑的服務需求市場,服務外包正面臨重要的發展機遇期。”李錫林預測,到2020年,我國離岸業務規模將突破1000億港元,年均增長10%。
李錫林表示,在技術創新、產業轉型和全球經濟復蘇的激勵下,全球服務外包發展趨勢不斷加強,行業規模不斷擴大。但貿易保護主義、信息安全等負面影響也不容忽視。服務外包面臨變革拐點,是全面提升行業競爭力的關鍵。
“我國要發展成為服務外包強國,未來有必要從以承包為主轉向承包與分包并重。”李軍表示it服務外包,分包商控制著服務和產品的市場終端,是價值鏈的控制者,加上貿易的分銷商,承包與分包相結合,可以實現行業從大到強。
自2006年“千百十”項目啟動以來,我國作為“承包商”一直處于全球服務外包價值鏈中,分包市場仍略遜一籌。目前,我國服務外包產業已經為全球市場整合了大量人才、技術、資金等優質資源,已經具備從“承包方”向“分包、分包并重”轉變的條件。分包”。
品牌的培育和發展離不開品牌的培育和發展,以在中國通過外包實現“中國服務”。李剛認為,外包品牌的培育是服務外包產業進一步發展壯大的重要機遇。在全面推進改革開放的當下,提升服務質量,進一步促進與全球服務市場的交流與合作,讓“中國外包”品牌成為中國經濟。深度融入全球經濟的重要標志。
目前,我國已位居全球服務承包第二大國,中土兩國在產業規模上的差距正在逐步縮小。有專家表示,我國服務外包產業要邁向更高質量發展,還需要從非核心業務外包向研發外包升級,向技術集中度高、附加值高的方向拓展,實現業務整合和行業深度整合。
“這意味著對商業環境的更高要求。”李軍表示,隨著服務外包的標準化、國際化、高端化,服務外包的生產環節將更加精細化,對市場交易的影響也將越來越精細。效率要求會更高。未來,要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規范市場管理,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同時,構建互利共贏的開放環境,積極對接國際規則,提升對外開放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