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最新公司動態及行業資訊
如果您在 IT 和 CT 之間進行映射,您會看到技術的變化似乎在重復。移動通信正在從“大型機”向“小型機”轉變,甚至向“個人計算機”時代轉變。5G 對物聯網公司來說是一個全新的時代,無論它們多么重要。
5G
今天,我們試圖探討一個問題:5G卡將被淘汰,誰將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
畢竟,5G 對物聯網公司來說是一個新時代,無論它們多么重要。
5G會是最后一個G嗎?
巴菲特的合伙人查理芒格曾經說過,“當我死去的時候,我就是不知道自己在哪里。”
然而,在某些情況下,技術發展的輪子會將某些東西推到你面前的滅絕邊緣,然后讓它新生。
人類已經進入信息技術時代,使用IT技術的歷史不會太長,大約50年。
在這短短的時間里,技術進步的力量已經將我們從大型機時代推到了小型機和個人電腦時代,再到今天的云計算時代。
在大型機時代,計算以集中的形式存在;誰能想到個人計算發展如此之快,以至于每個人都有一臺電腦和一部手機,計算變得流行和去中心化;在云計算時代, 計算任務被放置在一個大型數據中心。
集中化、分配、再集中化、技術螺旋和商業模式發生變化。
大型機、小型機,甚至是傳統PC,都被迫被歷史發展的車輪“碾死”。大型機時代、NCR等公司已不復存在,SUN、DEC等小型機時代公司曇花一現。
預計科技輪上的公司可以重生或崛起。
看到個人電腦形態的變化和云計算的勢頭,微軟宣布10為微軟最后一個操作系統,并分拆部門it技術外包,只為加強智能云和智能邊緣。基于現代計算和互聯網生態系統的發展,創建了一個無需本地部署的按需軟件服務SaaS。
穿梭到另一邊。
人類已經進入移動通信領域,使用CT技術的歷史不會太長,大約40年。
在1G移動通信時代,“手機”是有錢人不可多得的享受。繼2G、3G、4G之后,各國運營商斥巨資購買牌照和頻譜,催生了中國三大運營商英國沃達豐、西班牙等電信運營商巨頭。轉眼間,5G就來了。
最近,我和華為軟件首席策略師寧宇聊天時,他說:“從1G到4G,我們已經走了40年。考慮到5G的未來,我們不能只看過去的三五年年。”
我同意這種時間觀點。
如果您在 IT 和 CT 之間進行映射,您會看到技術的變化似乎在重復。
移動通信正在從“大型機”向“小型機”轉變,甚至向“個人計算機”時代轉變。
雖然我們從 1G 開始it技術外包,經歷了 2G、3G 和 4G,但整個通信網絡的邏輯架構并沒有發生明顯的變化。- 他們使用相對統一的網絡為所有用戶服務。
所謂,長遠必合,長遠必分。
5G時代發生了變化,目標是推動實現真正的萬物互聯,即滿足各種場景的需求。在不同的場景下,對網速、時延、連接數、能耗等網絡特性的要求其實是不一樣的,有的甚至是矛盾的。因此,5G提出了“切片”這一關鍵概念,可以對網絡進行分解、細化和增強,以更靈活地響應場景需求。
下圖是SK的5G網絡架構圖,展示了整體網絡架構從4G到5G的演進過程。
從集中化到分布式,技術螺旋正在重新出現,企業運營方式將發生變化。
我們不妨想象一下未來幾年會發生什么。
為了滿足機場、碼頭、高鐵、地鐵、工廠等特定垂直行業的需求,運營商的數據量將成倍增長。這些運營商的性質與目前的寡頭壟斷運營商有著根本的不同,后者是“全運營商”。
在過去的1G-4G時代,寡頭運營商主要為個人用戶提供服務,產業鏈相對集中,運營商在產業鏈中的話語權很強。
但是,5G時代的需求端正逐漸從個人用戶向產業垂直方向轉變,所有運營商都將逐漸擁有更大的潛力。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說“5G將是最后一個G”,我持保留意見。技術進步的車輪不會停止,6G的概率很高。
在經歷了分布式變化的“切片”之后,移動通信仍然可以集中化。不過,未來行業的核心驅動力不一定是同一集團公司。
2.當前巨頭和未來巨頭
那么,從寡頭壟斷經營者到萬物經營者的演變將如何演變?
沒有什么突然發生,只是微妙的漸變。
讓我們一起做一個簡單的演繹。
【第一階段】B2B用戶“上層”
雖然當前的 5G 需求仍然由個人用戶和視頻等應用驅動。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各個垂直行業的B2B用戶開始取代B2C個人用戶成為移動通信的客戶群。客戶主題的變化比想法更快。
根據沃達豐最新的 2019 年物聯網市場晴雨表,物聯網的采用正在顯著加快,超過三分之一的受訪公司使用物聯網技術。
報告分析顯示,我們已經跨過了拐點,物聯網成為主流,52%的用戶正在考慮5G技術。
這些行業有更多的個性化需求和不同的業務場景,難以復制。
最初,5G 網絡可能只支持相對小眾的物聯網用例。隨著5G網絡性能的提升,實現更低時延、更高速度和更高可靠性,可覆蓋的企業用戶場景將逐步擴大。
寡頭壟斷運營商要延續B2C模式,依靠大規模復制來產生可觀收入的難度越來越大。此時,運營商可能會嘗試增加用戶粘性,獲得主動權,增加收入,因為運營商僅靠網絡本身的收益是無法生存的。行業用戶更關注本地網絡覆蓋質量,以及可靠性、低成本和低功耗。
寡頭壟斷經營者與最終用戶之間的沖突更加明顯。
[第二階段]“鐵人三項”正在升溫
在5G鋪開的過程中,一組企業可能比三大運營商,即上游通信設備制造商更著急。他們提出了一個又一個新概念,希望運營商能夠走出“增量增長”的困境。
一方面,這些能力在短期內難以彌補,因為運營商既不擅長也不了解垂直行業的流程和技術。
一些具有行業經驗的設備制造商可以直接聯系企業用戶,提供網絡運營和服務。在這種情況下,操作者變得不太可能成為基管并且存在短路的風險。
另一方面,5G爭議本質上是一場“數據戰”。
5G時代的運營商不會滿足于只做管道,賺取微薄的利潤,可以積極向上向下拓展到云平臺,向下拓展到邊緣計算,進行整體布局。
一些明顯需要大量資金投入的領域,原來寡頭很少,運營商的機會也不多。
以公有云基礎設施站點為例,中小企業或初創企業(如和)迅速出局,賽道被亞馬遜、微軟等巨頭占據。
雖然這些巨頭目前火爆,但“云計算”的供給屬性與“管道”有一定的相似性,很可能陷入與運營商類似的“增量增長無收入”的困境。
因此,他們的思路與運營商類似,向產業鏈上下游延伸。Boost,亞馬遜想要收購的無線服務業務,BAT積極參與中國聯通的混合轉型。 云計算、通信網絡和終端硬件 雖然不同的產品和技術變得越來越復雜和分離,但它們的業務運營受到的影響越來越大. 限制。“云、管、端”成為巨頭進軍物聯網領域的“鋼鐵俠”。
全景來看,三大運營商面臨著各種跨界競爭者:
互聯網基因公司,如阿里、騰訊;
具有B2B服務基因的公司,如IBM;
有IT基因的公司,比如華為;
擁有深厚農業基因和專有技術的公司,例如西門子。
他們都想在未來的萬物互聯中發揮作用。
【第三階段】開啟“組團”模式
隨著5G的不斷發展,巨頭們也需要豐富自己的生態,行業也出現了新的玩家:“萬物運營商”。
它們可能會推動行業降低成本,提供滿足企業用戶個性化需求的“廉價且負擔得起的”網絡,并提供持續的運營和服務。
產業價值鏈逐步重組。
新興運營商、傳統巨頭、設備制造商、金融服務商等生態角色,圍繞企業客戶構建緊密合作關系。此外,不排除巨頭與巨頭強強聯合,進一步鞏固網站的可能性。
他們圍繞垂直或場景形成獨立的經濟體,面向利基市場,在群體模式中尋找行業增值空間。
3. 5G車輪繼續旋轉
5G 是一場進化,而不是一場革命。
根據愛立信 2019 年最新發布的消息,大量蜂窩物聯網連接將通過 5G 等技術實現。
報告預測,到2019年底,全球5G用戶將超過1000萬。
到2024年底,5G網絡將覆蓋全球65%的人口,占全球移動數據流量的35%。
5G應用包括資產管理、智能計量、自動駕駛、車隊管理、無人機、VR/AR等。
未來,每個工廠和企業都可以建設自己的“私有5G網絡”,成為獨立的“萬物運營商”。
報告認為,私有 5G 網絡的兩個主要驅動力是地面移動無線通信 LMR 系統的現代化要求和各行業數字化轉型的需求。
如您所見,5G 不僅僅是一項技術。它超越了溝通的內涵。
過去移動通信只提供連接,5G網絡將搭建平臺。它的核心是走向2B,走向各行各業,推動萬物互聯,云應用成為現實。這意味著未來的終端系統和商業模式也將被重新定義。
至于哪些企業會被5G帶走絕望,哪些企業會被5G帶動,你我都有預判。
本文得益于與華為首席策略師寧宇的交流,衷心感謝寧宇在寫作過程中給予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