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最新公司動態及行業資訊
想問問云計算圈的人有沒有這樣的感覺:中國的發展是不是有點“忽冷忽熱”?
從知名度上看,中國不少云平臺搭建的云計算解決方案商,既有老牌IT巨頭,也有大量初創企業。計算基金會的白金級和黃金級會員,來自中國的制造商和用戶幾乎占了全球的一半。是中國私有云的事實標準;根據 2018 年 10 月發布的 CCW 調查,前 20 名私有云提供商中有 13 家使用。此外,中國仍然是第二大貢獻者,中國開源開發者在全球享有盛譽。中國移動、中國銀聯、中國鐵路、國家電網等眾多行業的主要客戶也是用戶。
,冰與火兩日?
聽另一個聲音。已經超過了關注的高峰,熱潮正在慢慢消退。人們在選擇云基礎設施時變得更加理性和謹慎,而不僅僅是時尚。當擴展到一定程度時,集群會出現性能和管理瓶頸。一些基于它開發云平臺的廠商已經宣布放棄,轉而開發自己的云平臺,或者選擇自己開發。
每一項新技術,從誕生的炒作到巔峰,再到最終的普遍應用,都會經歷一波發展,這是必然的規律。用戶會經歷一個新技術的過程,從最初的模糊認知到理性選擇。事實上,基金會和社區仍在快速發展,在全球擁有大量粉絲。特別是在私有云領域,它仍然是主流和最受歡迎的選擇。關于個別制造商和用戶的問題甚至重新開始。從積極的角度看,它表明用戶沒有盲目跟風,而是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選擇產品和解決方案。這說明廠商和用戶正在走向成熟。溝通很重要
其實有這樣的情況。由于地域、語言、開源文化和技術認知的差異,中國開源開發者、供應商、用戶與全球社區的交流存在一些問題,無法有效上傳。. 這也是基金會在中國設立中國社區經理職位的主要原因。2018年9月剛加入基金會的李玉洋就承擔了這一重任。今年3月底,在美國丹佛舉行的開放基礎設施峰會前夕,基金會執行董事、創始人布萊斯專程來華,與中國記者探討最新進展。我希望通過更詳細有效的溝通在中國推廣。
“中國越來越多地參與開源社區。但是,中國的整體參與度和成熟度與國外不同。軟件開發和開源社區的貢獻,以及為自己的企業開發軟件,是最大的。本質區別在于決策權。開源社區做出貢獻,開發人員可以做出自己的決定,如果你為公司編寫代碼,公司會做出決定。Bryce 說,“如果你對軟件開發有所了解。你可以在社區提出建議,很多人會提供反饋,你可以在修改后重新發布軟件。在中國,這種開發會更加困難,因為時差、語言障礙等。為了更好地解決這些問題,
,冰與火兩日?
李宇陽補充道:“我們計劃在中國舉辦更多活動,主要是利用周末來鼓勵中國開發者參與。不能到網站的開發者可以登錄網站觀看直播,直播也將在拍成視頻放在網站上。有興趣的可以使用微信公眾號進行反饋。”
基金會希望通過設立中國社區經理職位,在中國架起一座橋梁,促進中國社區與國際社會以高效、透明的方式進行溝通。中國開發者不僅為社區貢獻軟件代碼,還為社區提供更多的用戶故事、白皮書、技術指南等資源。用戶需求、成功案例、失敗案例總結都是對社區的貢獻。李宇陽希望搭建溝通的橋梁,提升中國開發者的代碼貢獻、技術影響力和市場影響力,進一步推動中國社區更加有序的發展壯大。不合作或死亡
喬納森布萊斯不認為它很熱。2018年,'s代碼修改量達到7萬次,全球僅有3個項目達到此修改水平。用戶數量在增加,用戶規模也在增長。2018年,商業市場超過60億美元。這些數據證明了
還是很受歡迎的。
該基金會目前有兩個頂級項目——和Kata,以及三個試點項目,包括X、Zuul。通過托管包括數據中心云、邊緣計算、NFV、CI/CD、容器基礎設施在內的開源項目和社區實踐,支持來自全球 187 個國家的超過 100,000 名社區參與者開發和應用開源。基礎設施。2019年,為了擴大服務范圍,峰會更名為開放基礎設施峰會,充分展示了現代基礎設施自動化新興開源工具的出現及其面臨的集成挑戰。引領開源和云基礎設施技術的發展it服務,在面臨各種挑戰的同時,正在實現持續突破的快速增長。
“IT 行業普遍存在一個問題,即容易出現短期狂熱。人們談論技術話題,但技術的實際使用及其帶來的價值往往與其熱門議程掛鉤。“沒有競爭,”喬納森Bryce指出,“市場很大,競爭者很多,有些公司來來去去。這是正常現象。市場不太可能同時容納數百家公司。某種形式的洗牌,以及最終剩下的必須是一些最強大的核心公司,它們將為市場提供非常有價值的產品。”
在選擇開源或閉源的路徑時, Bryce 毫不猶豫地給出了答案:開辟道路是更好的選擇。“回顧云計算軟件行業的發展歷程,有無數事實表明開放性更好,”Bryce 指出。“在商業世界中,任何技術都不能成為公司的長期優勢。不管你以前開發過什么。多么偉大的技術,會有追隨者、模仿者甚至超越者,用戶可以有更多的選擇,也會接觸到類似甚至更好的技術。因此,從長遠來看,開放是更好的選擇。自研云在短期內可能會帶來一些好處,但從長遠來看,它仍然沒有向敵人開放。“沒有合作就沒有死亡,只有合作才能生存。”
混合云和混濁是未來it服務,而且這種聲音越來越強。它會堅持私有云空間嗎?
Bryce 回應說:“就部署而言,最大和最大的數字是在私有云領域。在公有云方面,全球也支持70多家公有云服務商。現在趨勢很明顯,混合云和云是用戶的選擇 目前,幾乎所有用戶都在使用混合云。用戶使用公有云還是私有云取決于具體的應用需求,例如工作負載和使用特性。
有一個事實可能會讓你大吃一驚。如果工作負載需要長時間運行,那么使用私有云比使用公共云便宜得多。許多公司采取這種方法:當他們需要部署新的應用程序或需要額外的容量時,他們會選擇公共云;當他們需要運行一組相對穩定的應用程序時,他們會選擇私有云。“對于用戶而言,當他們使用私有云處理特定工作負載時,成本比使用公有云便宜 70%;同時,公有云為用戶提供更快的操作和敏捷性。因此,絕大多數用戶將兩者結合起來,”喬納森·布萊斯說。
Bryce 說,應用程序的大小不是瓶頸。事實上,許多已部署的用戶擁有數十萬臺服務器和數百萬個 CPU 內核。擁有數千個節點的用戶可以啟動并運行集群。“有的用戶遇到了瓶頸,可能是方法不對或者不到位。聽說因為軟件迭代很快,而且用戶一直在用老版本,有時候可能會出現一些問題,但是這沒什么與尺寸有關,”喬納森布萊斯說。
不久前,Stein 官方宣布這是開源云基礎設施軟件的第 19 版。Stein 具有三個關鍵亮點:支持 5G 網絡升級的容器增強、邊緣計算和網絡功能虛擬化 (NFV) 用例,以及資源管理和跟蹤性能增強。它并沒有停止前進,鮮花和掌聲,爭議甚至質疑,其實都是健康發展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