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最新公司動態及行業資訊
在 系統中,數據庫管理員( ,簡稱DBA)是最重要的角色。 DBA的目標是保證 系統的正常高效運行。 DBA的工作也是最忙的工作,性能調優和容災都離不開DBA的支持。
一般來說,作為一名DBA,至少應該完成以下12項任務:
任務一:安裝配置;
任務二:容量規劃;
任務三:應用架構設計;
任務四:管理數據庫對象;
任務五:存儲空間管理;
任務六:安全管理;
任務七:備份與恢復;
任務 8:性能監控和調優;
任務 9:調度操作;
任務十:網絡管理;
任務十一:高可用性和高擴展性管理;
任務十二:故障排除;
以下是這些 DBA 任務的簡要說明。
任務 1:安裝和配置。
DBA的首要任務就是安裝和配置 軟件系統,為順利使用 軟件創造良好的環境。 無論是安裝還是配置,都應該根據實際需要進行,讓系統滿足用戶的實際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系統配置不是一勞永逸的,需要根據需求和環境要求的變化進行檢測和適當調整。
任務二:容量規劃。
容量規劃是對整個 系統的整體規劃。 規劃的重點是解決難點問題,系統的容量規劃從容量和工期兩方面考慮。
從內容上看,主要要考慮的內容包括:硬件容量規劃、軟件規劃、網絡規劃。 硬件容量規劃包括c盤空間、CPU規劃、I/O等 軟件規劃包括操作系統、安裝配置規劃、數據庫規劃、數據庫對象的內容和數量等 網絡規劃包括網絡硬件、網絡軟件和合同、網絡用戶數的流向和分布、網絡拓撲結構等。
在最終期限內,應考慮短期、中期和年度規劃。 短期規劃的目的是為了滿足當前的日常需求。短期規劃的需求主要是為了滿足業務發展和擴張的需要。 常年規劃主要是為了滿足業務約束的需要。 比如預測一個系統的并發用戶數是1000,那么3年后用戶數可能會達到1000萬,那么當不是按照1000用戶的需求設計的時候,但是也不能按照為了1000萬用戶的需求,必須采取一種妥協。
任務三:應用架構設計。
應用架構設計包括數據庫設計、應用程序設計和相應的技術架構設計。
數據庫的設計應考慮數據庫的邏輯要求、數據庫創建的方法和數量以及數據庫的數據文件和日志文件的數學位置。 總的來說,的系統安裝成功后,自動創建數據庫是按照計劃的目標進行的。
應用程序設計應考慮開發工具、API技術的選擇、內部和外部資源的組合以及應用程序架構的分布。 需要注意的是,在設計應用程序時,DBA 應該與開發人員合作,確保他們編寫的代碼經過優化,以盡可能多地使用服務器資源。
技術架構設計主要包括表現層、業務邏輯層和數據層的分布。 這種分配應該考慮到硬件資源和用戶需求。 既不能片面追求高硬件資源服務器運維技術,也不能局限于當前環境,要綜合考慮。
任務四:管理數據庫對象。
管理數據庫對象是使用數據庫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工作。 這樣的對象包括表、索引、視圖、存儲過程、函數、觸發器、同義詞等。為了完成對數據庫對象的管理,一個DBA應該能夠做好以下問題的回答。
系統應包含哪些數據
如何存儲這些數據
系統中應該創建哪些表
應該在這些表上創建什么索引來提高檢索率
是否應該創建視圖以及為什么
應創建哪些存儲過程、函數和 CLR 對象
建什么表,里面建什么觸發器,建什么操作方便
是否應該創建同義詞
任務五:存儲空間管理。
存儲空間管理的任務是如何為數據分配空間,如何維護空間以滿足數據的衰退。 隨著業務量的不斷擴大,數據庫中的數據會逐漸減少,事務日志也會不斷減少。 存儲空間管理任務主要圍繞以下問題展開。
當前數據庫由這些數據文件組成。
如何設置事務日志大小
什么是數據掉率
如何配置數據文件和日志文件的drop方式
什么時候可以從數據庫中刪除數據或將數據移動到其他地方
任務六:安全管理。
安全是DBA最重要的日常工作。 安全管理的主要內容包括賬戶管理、權限管理、賬戶管理哪些賬戶應該加入數據庫,哪些角色應該與這些賬戶結合等等。 權限管理是對象權限和語句權限的管理,需要回答以下問題:
該賬戶或角色應使用哪些對象
該賬戶或角色應該對那些對象執行什么操作
該賬戶或角色應該在數據庫中執行哪些操作
如何構建架構,如何改善架構與對象、架構與用戶的關系
任務七:備份與恢復。
無論系統如何運行,系統的災難性管理都是必不可少的。 天災人禍,系統的缺陷都可能導致系統癱瘓的故障。 如何解決這個災難性的問題就是制定并實施備份和恢復策略。 備份就是數據的備份和恢復,也就是將恢復的數據復制到系統中。 備份和恢復工作對于DBA來說是一項持續而重要的工作服務器運維技術,其執行頻率,是由對數據和系統穩定性的重視程度決定的。
任務八:性能監控和調整。
根據企業的經營效率評價企業的管理水平,根據中學生的考試成績評價中學生的學習質量。 的系統作為一個小型軟件系統的運行,必須進行準確的檢測、評估和調整。 這是DBA中級崗位使用的一些工具和性能指標。 DBA 應該能夠監控系統的運行。 如果某些運行指標出現問題,DBA應該采取補救措施,以保持系統高效運行。
任務九:調度操作。
一個DBA不可能24小時關注系統的運行情況,及時的進行特定的操作。 系統提供了很多工具,DBA們應該充分利用這些工具和機制來解決以下問題。
系統應該做什么
這個任務什么時候執行?
如何確保正確執行這些作業
手動執行job執行失敗怎么辦
如何使系統相應地平衡運行
任務十:網絡管理。
作為分布式網絡數據庫,網絡管理的任務更為重要。 系統提供網絡管理工具和服務。 DBA 應該使用這個工具來規劃和管理網絡服務。
任務十一:高可用性和高擴展性管理。
作為DBA,需要維護系統的高可用性和高擴展性。 可用性是計算機系統正常運行時間的指標。 可伸縮性描述了應用程序可以訪問的并發用戶數。 影響系統可用性的主要因素包括網絡可靠性、硬件故障、應用程序故障、操作系統崩潰、自然洪水等。數據庫管理員和應用程序設計人員應盡量減少系統損壞的概率并最大限度地提高系統可用性,在設計系統的可用性時,確定什么樣的可用性策略應該滿足可用性要求。
討論可用性要求的三個方面,即運行時間、連接性要求和數據的緊密性要求。 確定可用性要求后,系統運行時首先考慮它們。 一般來說,數據庫應用程序有兩個運行時,一個可以在營業時間使用,一個可以隨時使用。 系統維護可以安排在周日進行,前提是有可用的工作時間。 但是,有很多應用需要每周7天、晚上24小時不間斷運行,例如網上商城等,此時必須采取措施保證系統始終處于運行狀態。 不同的應用有不同的連接要求。 要求。 大多數應用程序和電子商務解決方案都需要可靠的網絡連接。 這時候,永久在線連接就必須減少各種異常現象的發生。 一些應用程序允許用戶離線使用它們。 此時,系統的可用性增加了。 大多數應用程序都需要使用數據同步。 系統必須立即響應用戶請求的數據。 這是一個緊湊的數據需求,必須保證系統的高可用性。 有些應用不需要同步數據,用戶請求可以延遲響應。 這種需求是數據需求松散,系統利用率低。
任務十二:故障排除。
雖然 系統不想失敗,但失敗似乎是不可避免的。 這種故障每天都會發生。 有些故障是人為無意造成的,有些故障可能是系統產生的,有些故障可能出人意料。 作為DBA,系統中的其他用戶都是 SQL系統的權限。 不管是大事還是小事,DBA都應該快速診斷,準確判斷,快速修復。 從這個意義上說,數據庫是專業的博士。 在數據庫系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