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最新公司動態及行業資訊
AI 造成的失業危機持續蔓延,如今這些恐懼已經傳導至文案崗位。
4月12日,有截圖顯示,知名公關廣告服務商藍色光標()華南總部運營與采購部發來短信稱,“為遏制核心能力空心化趨勢,在全面擁抱AIGC的基礎上,管理層決定不設時限,全面停止與創意設計、程序編寫、文案撰寫、短期員工相關的四類外包費用。” 對此,藍色光標回應稱,相關短信內容屬實。
一時間,文案、創意,都慌了。 AI取代文案的倒計時真的開始了嗎?
全面擁抱AIGC,藍色光標取消文案等全外包
4月12日中午,更多相關信息發布,“截圖傳聞”正在逐步得到驗證。 不僅是華南地區的郵件截圖,上海藍標還發了一般內容。 該公司還在互動平臺上表示,已獲得谷歌云官方AI調用和訓練牌照,并與谷歌商業廣告達成核心代理戰略合作。
此前,藍色光標4月11日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表示,公司已于當天獲得谷歌云官方AI調用和訓練牌照。 目前,谷歌云正在推出(GPT-3.5)的相關服務。 據該公司稱,谷歌云目前尚未提供GPT-4服務,待谷歌部署完成GPT-4相關服務后,該公司即可同步使用。
從確認合作,到宣布暫停相關業務外包,GPT“侵入”普通人工作的速度遠超預期。 前陣子還在“待工”的文案,成了這一輪受傷最重的人。
資深文案小趙今年年底離職后仍處于失業狀態。 期間,文案外包項目成為她生活的主要支撐,但藍色光標的一封內部郵件直接毀了她的飯碗。
她告訴藍鯨記者:“說實話,我一半的訂單都是藍標外包的,所以這基本上讓我的收入少了一半。上一次和紅標合作是3月下旬,好像這應該是我與 Blue Label 的最后一次合作。”
有人歡喜有人愁。 就在文案們為自己的未來憂心忡忡的時候,藍色光標的股價卻在人工智能的風口下一路飆升。
明日,藍色光標一度漲幅超過16%。 截至發稿,藍色光標上漲逾11%至9.71元。
擁抱AI?或許只是為了降本增效
藍色光標作為行業龍頭企業,大膽擁抱AI,看似是“擁抱未來”、走在時代前沿的表現,實則透過AI的光環,更大的驅動力這封郵件似乎是由藍色光標本身決定的。
多位業內人士分析,此次藍色光標的決策,似乎是AI大爆發與降本增效相結合的結果。 受環境影響,廣告公司客源下降情況不如預期,需要降本增效,充分調動內部生產力。
文案小趙也有類似的推論。 通過幾年的行業觀察,她發現外包早已從節約成本變成了“養”企業的“懶文案”。 如果你考慮一下,去找一個外包商。 我還認識一個和我一樣頭銜的人,連普通的新聞稿都寫不出來,還要找外包商。 公司早就聽說了,但是公司要降本增效 每個人的工作量也會相應減少,聽同學說有的公司已經開始讓AE( )學習了去年寫了簡單的基礎文案。”
“外包成本確實非常高,這是廣告行業長期存在的問題。” 在贊一廣告CEO吳東冕看來,廣告行業的外包方式主要有兩種。 一種是將整個項目外包,一般的外包成本就可能達到收入。 其中的 50%-70%。 另一種外包方式是將項目中的一些環節外包,比如文案、插畫等,這些一般都是外包給個人,占成本的10%左右。 所以這部分省下來的錢也不是小數目。
盡管從2022年下半年開始,藍色光標開始不同程度地削減外包費用,但常年與藍色光標合作的文案小趙告訴藍鯨記者,“以前拍一些長圖和文字,整篇文章600字,一篇文章400元左右,但今年上半年或更早的一篇文章價格顯然是500元。 同時,據小趙透露,自己與藍色光標之間還有一筆款項,對方已經逾期三周。
從藍色光標的財報中也可以看出降本增效的壓力。 從產值來看,2022年前三季度,藍色光標實現營業收入265.71萬元,環比增長15.60%。 這么高的產值,藍色光標的純收入并不豐厚,純收入只有3000元。
根據藍色光標去年1月發布的2022年度業績預告,2022年由盈轉虧,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巨虧為18億元至22萬元,2021年同期凈利潤為5.22萬元。
對于藍色光標這樣的廣告公關公司來說,市場環境的影響是非常直接的。
衛視市場研究發布的《2022中國廣告主營銷趨勢調查》報告顯示,2022年營銷推廣費用上漲的廣告主比例明顯低于上年,廣告主費用上漲的比例會減少。
具體來看pc外包公司,大型廣告巨頭伊利2022年銷售費用環比下降4.86%,嚴重依賴營銷的美妝企業北京家化(北京家化)銷售費用也將環比下降。 2022年上半年環比下降13.40%。
資金輸出收緊,一批靠品牌廣告“吃飯”的人很快感受到了“寒冬”。 僅在去年4月,“百萬粉絲KOL收不到廣告”、“B站UP主停止換潮”等各種新聞層出不窮,都說明了一個殘酷的現實:“品牌預算縮水”投資趨于謹慎”不再是謠言,而是事實。
AI取代文案還有多遠?
歸根結底,藍色光標的決策是為了“降本增效”,那么公告中寫的“全面擁抱AIGC”究竟能不能起到幫助作用呢?
文案小趙和同學們之前也嘗試過幾次,但療效并不理想。 “我們都認為,雖然它仍然不能代替我們,只是這些完全不需要思考的水文案都可以由它來完成,比如一些營銷號的分發文案,還有一些評論區,可以概括為無腦文案,其實如果一個文案只能當水軍洗地,能力上限只能是水軍,被換掉也很正常我覺得創意的靈魂是意想不到的,換句話說,文案往往是違背常識和邏輯的,而GPT還沒有這個能力。”
同時pc外包公司,小趙覺得業界對GPT的認可并沒有媒體宣傳的那么夸張。 “我最近一直在找工作,經常觀察到用人單位對文案職位的需求。 沒見過需要文案才能用GPT的。 我覺得不光是互聯網公司,傳統行業對人工智能生成的文案還不是很了解,也不是很信任,但是有的乙方連自己的brief的細節都說不清楚,所以GPT 怎么會理解它。”
事實上,“換新”的速度并沒有真正實現“一夜之間的變化”,但對于行業內的龍頭來說,布局早已開始。
贊一廣告CEO吳東冕告訴藍鯨記者,在藍色光標發布之前,他在公司內部就已經宣布“停止外包分鏡插畫,轉而使用其他AI工具”。 在他看來,運營、信息AI等基礎文案已經具備了取而代之的能力。
按照AIGC目前的迭代速度,擁抱AI是大勢所趨。 去年,公司在烏東新設了一個職位——AIO。 “我們的一個創業伙伴現在擔任這個職位。 他負責普及或培訓員工使用這種人工智能。 工具,但我們也在開發自己的 AI 產品。 最近,一些垂直的人工智能公司來找我們推銷他們的產品,有些公司是2022年才成立的。”
藍色光標事件對整個行業來說是一個提醒,但對更多人來說,反思可能不會發生在AI領域,而是在廣告行業如何降本增效。
(本文封面由AI書法軟件“文心一格”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