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最新公司動態及行業資訊
期貨晨報記者 趙春艷
信息技術研發投入有待加強,這是多數券商的共識。 當此次投資可能與最新的分類評級掛鉤時,大型券商已經完善了自身的研發團隊并加大了投入,而大多數中小券商一直在依賴外包。
一位中小券商高管告訴期貨晨報記者,大券商每年的研發——也就是IT系統開發和升級的投入在2萬到5萬元之間。
在研發投入中,人力成本成本最高,這也是中小券商投入較少的原因。 另一家小型上市券商的高管向記者透露,目前擁有獨立研發團隊的券商并不多。 “大部分企業常年依賴供應商,缺乏創新動力,也沒有很好的認識。”
華泰期貨研發投入近3億
期貨晨報記者對今年上市券商的研發投入進行了統計。 其中,中信期貨、長江期貨、國信期貨、海通期貨、興業期貨、東吳期貨、華泰期貨等7家上市券商披露了研發投入情況。 中的最高值。
對于高額的研發投入,華泰期貨表示,為全力轉型財富管理,提升“漲樂財富通”的影響力,公司堅持研發先行。 為長期提升運營效率和管理效率,華泰期貨通過自主開發、合作開發、委托開發等方式,在研發和硬件方面共投入2.93萬元。
目前,華泰期貨研發投入位居上市券商榜首,但公開資料顯示,華泰期貨研發投入仍在增加。 華泰期貨5月底公布的260億定增方案顯示,將不超過10萬元用于“增加IT系統的資金投入”。
在上述定增方案中,華泰期貨表示,公司各項業務和中后臺管理高度依賴IT系統的支持,IT系統已成為支撐公司各項業務運營的關鍵設施。 因此,公司擬通過本次發行募集的部分資金,進一步加強IT系統投入,逐步建設和建立專業的業務條線信息技術服務管理體系,提升IT系統建設和安全管理水平。
數據顯示,興業期貨2016年研發投入占產值的比重為0.75%,是除華泰期貨外研發投入最高的上市券商。 興業期貨表示,公司持續加強對互聯網金融、PB(大宗經紀)業務、云測算和大數據應用的投入,通過自主開發、合作開發的方式,信息系統管理平臺開發總投入達到1.56% ,委托開發。 萬元。
據悉,海通期貨與國信期貨2016年研發投入超過10000元。其中,國信期貨投入10700元主要用于信息系統及相關硬件的開發。 黃河期貨研發投入7838.78億元,占產值的1.34%。 黃河期貨表示,2016年研發總量主要集中在PB、股票期權、量化投資等創新業務的開發,客戶關系管理及服務平臺建設,信息系統及業務平臺升級,進一步加強互聯網技術研發投入。
2016年中信期貨研發投入4533.11億元,主要集中在信息系統開發及相關硬件方面。 東吳期貨2016年研發投入3614.01億元。
自主研發團隊薄弱
一位小券商高管告訴記者,目前券商投入研發,尤其是IT系統開發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以自主開發自建為主,經常采用的是小型證券公司; 大型證券公司多采用外包、訂貨的方式,自主開發能力相對薄弱。
業內人士表示,無論采用哪種方式,本質都是一樣的,所有券商都意識到IT對券商的重要性。 如果系統不是自己搭建的,就會受制于開發者,難以滿足個性化需求和及時響應。 但是,小券商似乎有這個需求,而且投入有限,因為獨立開發團隊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 “在IT領域,如果沒有上億的投入,是不可能形成療效的。而且it外包公司,一些小券商的年產值只有十多億,很難承受這個成本。”
大型券商IT研發投入約200-5億(注:估算口徑不統一),百億產值的券商,研發投入占比將達到3%到 5%。 上市券商中,華泰期貨、廣發期貨研發投入較大。 非上市券商中,中泰期貨投資300-5億元。
然而,在整體的IT研發投入中,團隊建設所占的資金成本最多。 據記者了解,100人以上的研究團隊在業內算是中等水平。 上市券商2016年中報披露數據顯示,華泰期貨擁有多達560人的研發團隊,在已披露相關信息的券商中處于最高水平。 其中,中信期貨研發團隊不包括外包人員。
“目前,大部分券商仍然依賴供應商it外包公司,只有少數公司擁有IT研發團隊。” 一位上市證券公司高管告訴記者。
據記者調查,人工成本占券商研發投入的大頭。 如果按照50萬到60萬元的水平來計算一個人的成本,一家擁有200人科研團隊的證券公司,每年在IT上的花費就在1萬元左右。 元以上。 中大型證券公司的科研團隊不包括外包團隊,一般有20-3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