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最新公司動態及行業資訊
“外包”不是一個新詞,“運維外包”也不是。與5年前相比,這個行業有了長足的進步:運維內容高端化,客戶愿意外包的業務更復雜更貼近核心業務,運維流程服務變得更加標準化。
那么,談論如此陳舊和過時的東西有什么意義呢?分析師需要關注哪些亮點?她坐在我對面,臉上掛著這樣的笑容,一臉俏皮,平靜地把問題拋給了我。
啊,為什么?
內部運維與運維外包?
在30多年前的今天的外包模式下,仍有大量客戶不愿意將IT系統的運維外包給專業的服務商——甚至非核心業務也不愿意外包。他們的原因通常有兩個方面:擔心自己的內部信息泄露;運維外包比自己運維更省錢。事實上,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是否選擇外包不僅僅是成本問題,更是一個企業的戰略選擇和經營方針。選擇外包的企業不關心風險,而是通過各種方法將風險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圍內。選擇外包的企業并不傻。他們計算過,外包的成本遠遠低于招聘和培訓的成本。關于內部運營團隊成本的結論。而且,越成熟的大企業,越傾向于選擇運維外包。歸根結底,是否選擇外包是經營者思想觀念的差異。
從公司運營決策的角度分析 IT,外包是一種戰術決策,不可避免地會影響公司戰略。將部分非核心 IT 轉移到企業之外,可以讓企業將有限的資源用于那些有望取得長期成功、創造獨特價值或成為行業領導者的核心業務領域。外包被認為是引進和利用外部資源幫助企業提高核心競爭力的有效手段。借助外包商與現有和未來技術保持同步、改進技術服務和提供新技術獲取途徑的優勢,企業可以以更低的成本、更短的時間和更低的風險功能推動企業信息技術的發展。
“賣頭”VS“賣服務內容”?
早期中國IT外包公司的盈利模式基本是“賣人頭”。正是因為中國IT外包行業人力資源豐富,勞動力成本低,中國IT外包公司最早的客戶都是大型跨國公司進駐中國。所需的本地服務商替代全球供應商,同時帶來先進的標準化、流程化的運維理念。隨著中國勞動力成本的快速上升,所謂的“人口紅利”逐漸減弱。 2013年中國CPI指數上漲2.5%,其中中國IT軟件外包行業平均勞動力成本上漲5%-7%,這是繼中國IT行業勞動力成本大幅上漲后的又一次上漲2011年外包行業,“賣頭”的商業模式受到了嚴峻挑戰。很多運維外包企業使用的是“賣服務內容”而不是“賣人”,但即使客戶接受標準化的服務產品,他們仍然堅持以現場運維工程師的數量來計算服務訂單的數量。
現場運維VS集中運維?
所謂集中運維,是指對運維服務內容進行分類,讓多個客戶共享一個運維團隊。例如,共享一個服務臺,集中系統狀態監控服務,或者為數據中心的多個用戶共享一個運維團隊。集中運維可以顯著降低客戶的運維費用,也可以大大提高運維外包企業的資源利用率。在典型的IT運維外包公司的客戶中,高達50%甚至更高比例的客戶只接受現場運維,不到50%的客戶會采用現場結合的服務模式運維和集中運維。而單純采用集中運維的客戶幾乎沒有。還有比省錢更重要的理由嗎?答:不用擔心——如果現場沒有工程師值班,是不可能第一時間解決故障問題的,也很難讓客戶放心;事實上,現場工程師可能無法立即解決所有問題。
對抗低價與增加人均產出?
我國IT運維外包市場整體還存在諸多不穩定因素:客戶對服務外包的認可度不高,客戶自身業務發展不成熟,運維外包服務商資質等級不高。參差不齊,市場極度分散,數十人團隊的小型外包商比比皆是。正是因為這些不成熟的因素,針對不同目標市場的各種服務商才能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間。這些因素也導致IT運維外包市場出現了一種非良性的發展趨勢:低價競爭——而這種低價競爭的趨勢在中低端運維市場越來越激烈。客觀上,IT外包行業的勞動力成本在不斷上漲。因此,IT運維外包市場的平均毛利率呈下降趨勢。
面對毛利率下降的客觀趨勢,IT運維外包服務商的共同選擇是想方設法提高人均產出以保證企業的盈利能力,但思路和途徑不同一些公司擅長組織和規劃知識庫it運維外包,學習新技能,如護航科技的智能IT服務解決方案,已廣泛應用于制造業和電信行業。一些企業注重提高管理水平,深耕內功it運維外包,提高員工工作效率,激發創造力和積極性。一些企業竭盡全力提高營銷能力,迅速擴大客戶數量,通過規模經濟提高自身資源的利用率。一些企業逐漸將業務向價值鏈上游遷移,逐步淘汰了曾經是主營業務,現在利潤微薄的業務。
運維外包,路在何方?
技術創新。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BYOD(Bring Your Own)已經悄然成為一種新的辦公模式。不管企業愿不愿意,大量的私人設備憑借廉價、高配置的移動智能終端設備和日趨成熟的應用系統進入辦公室,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這給桌面運維服務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尤其是對安全基礎設施和安全策略的影響非常大。而BYOD只是眾多新技術、新模式的代表之一。許多新技術在不斷創新,客戶的 IT 環境也變得越來越復雜。面對新技術的廣泛應用,無論是企業還是外包服務商都將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此時,移動安全領域的技術創新和對這些新技術的駕馭能力,都決定了服務商是否有能力保障企業IT的健康發展。
貼近行業。從我國信息化發展趨勢來看,行業信息化已成為IT行業發展的主要動力,IT運維外包也主要受重點行業市場驅動。隨著行業用戶對信息化需求的不斷提高,他們對信息技術的認知也從“IT工具論”轉變為“IT促進業務創新”。這就要求行業IT服務商對行業用戶的業務應用有深刻的理解和洞察,并有一定的預見能力,可以預見如何利用IT技術推動行業內的業務創新。因此,要求IT服務商不僅要有扎實的IT技術基礎,還要有深厚的行業知識積累。目前,大部分IT運維外包服務商只能做外圍非核心應用系統的運維,難以介入行業發展的核心業務系統。重要原因之一是他們缺乏行業知識積累。如何積累行業知識資源并將其應用好,成為整個IT服務行業必須面對的挑戰。行業知識庫是推動行業龍頭企業向高端咨詢企業轉型,帶動行業中小企業向專業服務商轉型的可行可靠途徑。
你看,運維外包也不容易。只要行業還在進化、創新和發展中,就值得分析師關注。
“只要有一個人在哭,這個世界就值得拆。”對吧?
(更多原創觀點和活動,請關注賽迪顧問官方微信公眾號。如需閱讀相關行業研究報告,請下載賽迪顧問“行業鏈接”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