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最新公司動態及行業資訊
“不到一分鐘就能取藥,省時省力。” 12月18日上午,在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協和醫院金銀湖校區,一臺全自動加藥機器人正在為患者補藥。
每小時可處理500個處方,視覺審核系統確保藥箱準確,缺藥5G自動通知藥師……據技術支持人員廖盛華介紹,湖北IT公司產品總監,這款機器人補藥系統由武漢人工智能計算中心提供的算力輔助。
位于光谷科學島的武漢人工智能計算中心,以每秒10億次的計算速度,被譽為超級“神算子”。在這里,算力可以像水、電、氣一樣購買。目前,中心已為武漢長江計算、酷保科技、斗魚網絡等80余家重點企業提供普惠算力服務,并在智能制造、智慧城市、和智能交通。
武漢協和醫院金銀湖區門診藥房內,智能機器人正在為藥房補藥。 (湖北日報全媒體記者魏仁 攝)
01
世界上第一個機器人補品系統
在藥房倉庫,智能機器人將藥品進行分揀,放在自動搬運車上,轉移到藥房櫥窗。全球首個機器人加注系統,將藥品分揀時間從 50 秒縮短至 3 秒。
“不僅有效減少了患者排隊,還讓藥師有更多的時間為患者提供科學的用藥指導和咨詢服務,同時也減少了藥品過期帶來的損失。”據負責藥房的藥劑師陳軍介紹,該藥房每天儲存藥品5萬至6萬箱。以前同樣規模的補貨需要3名藥劑師,現在只需1名藥劑師。
研發智能機器人補品系統的位于東湖高新區。廖勝華在湖北日報對所有媒體記者表示,人工智能為機器人配備了智能“大腦”,賦予它們視覺和觸覺感知能力。系統采用3D視覺定位+智能控制抓取技術+智能視覺復核技術,可保證100%的補藥準確率和處方單數據同步。該系統已在全國近40家大型醫院應用,包括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金銀湖校區、湖北省中醫院、湖北省婦幼保健院光谷校區.
人工智能不是被動的水。每一次人臉識別,每一次選藥分揀,都需要硬件芯片的計算能力。
“我們的算力是從武漢人工智能計算中心購買的。”庫博特業務經理金勝忠介紹,購買算力5萬元以上可享受90%的補貼。 “企業不花錢。”
武漢協和醫院金銀湖區門診部的智能藥房過去需要至少三個藥劑師才能完成補給工作,現在只需一個人完成。 (湖北日報全媒體記者魏仁 攝)
02
科技創新平臺“筑巢引鳳”
從庫珀公司驅車,15分鐘即可到達東湖科學城核心大型設施群——光谷科學島。在這里,中國第一個具有公共服務性質的人工智能算力基礎設施武漢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已經啟動二期擴建。
工作人員介紹:“由于光谷科技走廊內企業、科研單位和高校對AI算力的需求不斷增加
p> 在展廳,記者看到,身穿漢服的虛擬少女“小楚”不僅能與人交流,根據語言描述生成相關圖片,還能根據聲音。 《小初》以世界首創的大型模型《紫東太初》為基礎,提供圖文、聲音三種模式。據工作人員介紹,目前的修圖軟件只能選擇眉毛加粗、拉長等簡單功能,但我們的模型可以根據大數據判斷如何修圖效果最佳。 “紫東太初”是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在武漢人工智能計算中心的幫助下打造的一項重要成果武漢服務器維修,進一步提升了從圖發聲、從聲音發圖的技術和性能,并實現圖片、文字和聲音的語義。統一表達是賦能產業質檢、影視創作、智慧醫療、互聯網推薦、智能駕駛等國計民生場景。 記者了解到,中心引進的首批中科院自動化所等領先科研單位,將為武漢帶來更多行業技術專家,孵化更多創新型企業。 03 人工智能用完了“加速度” 2020年9月3日,科技部正式發文支持武漢建設新一代國家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 2021年5月31日,基于升騰AI基礎軟硬件平臺的武漢人工智能計算中心正式投入運營,成為國家部最早批準的國家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之一科學技術部。 . 依托武漢人工智能計算中心提供的算力,長江計算率先孵化智能制造解決方案,完成智能制造算法訓練,質檢準確率達到9%9.9%,約2小時內即可完成產線算法的替換和迭代,大大提高了企業的生產效率和運營效率。 在智慧城市和安全生產領域,擁有170+算法,同時模型迭代訓練任務已遷移至武漢人工智能計算中心。這樣算法的迭代速度比獨立部署訓練服務器快10倍。 武漢大學與華為以武漢人工智能計算中心為基礎,打造全球首個深度學習遙感影像智能判讀專用框架“武漢”,構建了業界最大的遙感影像樣本數據集“武漢” 。” ”,對于“大幅面、多通道”的遙感影像,在全圖分析和最小數據集讀取處理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 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計算機專家倪光南表示,在過去的一年里,以武漢、深圳為代表的多個人工智能計算中心都立足揚升,實現了全棧自主創新,不僅用得快而且用得好,帶動人工智能產業集中集約發展,依托人工智能創新平臺,實現“產、學、研、用”深度融合,“這就是我國人工智能的發展。該系統是很好的實踐和探索。” 大平臺,大走廊,科技新動能涌動 在武漢人工智能計算中心這個科技創新大平臺的幫助下,武漢乃至湖北的許多行業都在運行著人工智能時代。新的加速。 通過整合匯聚創新資源,開放政產學研,實現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共享科技資源服務,逐步形成使能大計算的大模式強大的功能,以及能夠開發新應用程序模式的大型模型。 武漢聚集了500多家人工智能企業,相關產業規模超過200億元。預計2023年,武漢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將突破5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突破5000億元。 武漢人工智能計算中心所在的光谷科學島,是光谷科技創新走廊的核心。國家脈沖強磁場和國家精密重力測量2個大型設施,共5個設施。 建設科技強省,光谷科技走廊肩負著光榮使命。提升原始創新能力,重大科技創新平臺肩負重任。 在光谷科技創新走廊的創新熱點,聚集了近百所高校、81名兩院院士,擁有3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1個國家研究中心、30個國家重點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