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最新公司動態及行業資訊
5 月 6 日 |保密科技|A c a d e m i c Ex c ch es 學術交流 保密信息系統運維管理及相關服務外包的符合性分析與研究 徐偉明 魏飛新 上海水務信息中心 1 引言 2008年以來 應對日新月異的變化在世界保密形勢下,國家保密局推動了近20年來罕見的保密檢查,這在系統中被稱為“保密風暴”。它是由內網和外網之間的互連和勾結造成的。對此,各級政府部門日益將涉密信息系統建設、使用、運行和維護的合規性和保密性提高到重要位置,涉密信息系統的安全意識和重要性大大提高。提升。但是,由于很多涉密信息系統在技術構成和管理要求方面具有強制性和不公開的特點,一些單位對涉密信息系統的管理機制、管理方式和相關規定仍存在一定的不兼容,尤其是在在IT服務外包成為政府部門普遍采用的信息系統運維管理方式的情況下,準確界定和有效控制IT企業在涉密信息系統運維中的空間和作用已成為政府的關鍵問題。部門開展涉密信息系統運維工作。維度管理的一項重要任務。 2 BMB20-2007涉密信息系統運維管理指導范圍和約束力 BMB全稱《涉及國家秘密的信息系統分級保護管理規范》(以下簡稱BMB20-2007)),經國家保密局批準,公布國家安全標準。
BMB20-2007規定了涉密信息系統分級保護的管理流程、管理要求和管理內容。保密信息系統的建設、使用和管理,也可以用于保密工作部門對保密信息系統的管理和審批。在涉密信息系統分級保護和保密管理過程中,應嚴格按照BMB20-2007執行。 3 涉密信息系統運維管理存在的問題分析 3.1 運維管理的范圍和內容以涉密信息系統為基礎 在BMB20-2007標準的基礎上,國家安全局還將部署具體的管理要求根據不同時期的管理需要。目前,大部分涉密信息系統的運維管理,除技術支持外,一般還包括涉密單機、涉密媒體、涉密辦公自動化設備的運維管理。網絡和安全設備的設備保障服務。它涉及設備維護、應用支持和保密檢查三個方面和六個類別。 【摘要】 在IT服務外包已成為政府部門普遍采用的信息系統運維管理方式的情況下,需要對IT企業的機密信息進行準確界定和有效管控。信息系統運維的空間和作用已成為政府部門開展涉密信息系統運維管理的重要任務。
結合BMB20-2007管理標準,分析了IT服務外包的合規性和“三員工”的合規性和實際問題,探討了涉密信息系統的運維管理。管理事項有待調整和落實。 【關鍵詞】 運維管理;服務外包;三名工作人員;合規 9201 120 - 20 07 |保密科技|賬戶維護、安全審計服務、應用支??持服務、設備保障服務。 3.2 運維管理服務外包合規性分析 BMB20-2007 涉密信息系統全生命周期服務類別 涉密終端和非涉密終端的服務范圍 服務內容 定期檢查設備運行狀態和性能等 合規判定網絡及安全設備維護 專項安全檢查 服務終端日常巡檢及臺賬維護 安全審計服務 應用支持服務 移動存儲介質未分類 移動存儲介質 官網終端未分類終端 秘密介質未分類 辦公自動化設備 辦公自動化設備 網絡設備 安全設備終端,不涉及用戶行為信息檢查,適合外包 1.外接是否非法2.非機密媒體和設備是否被非法使用 3.是否l機要登錄需要用戶身份認證4. 涉密機是否安裝殺毒等安全軟件并及時更新 1. 是否已接入涉密計算機信息系統2.是否對涉密信息進行處理和存儲 3、是否使用過涉密移動存儲介質?在機密計算機和非機密網絡上交叉使用 1.是否存儲了機密信息2.是否存儲了內部工作信息 3.在機密計算機上交叉使用 機密信息的打印和傳輸是否與專項保密檢查服務 1.殺毒軟件更新2.保密保護專項系統檢查等 1.涉密終端臺賬、戶籍維護更新2.臺賬、戶籍維護更新涉密媒體3.涉密辦公設備臺賬、戶口簿維護更新4.非保密終端臺賬維護更新 5.非保密移動存儲臺賬維護更新媒體。保密知識及相關建議等的技術咨詢和培訓,保障涉密單機臺賬等的維護,定期進行安全審計日志分析,統計現有違規行為,進行保密檢查和安全評估安全審計結果。必須操作用戶PC終端,涉及用戶行為。檢查分析可能導致機密信息泄露,不適合外包 1.需要查看網上記錄2.需要搜索“*.d oc, *.tx t”等文件,檢查文件內容并判斷。
可能導致用戶上網信息等行為信息及終端隱私泄露。如果不適合外包可能會導致機密信息的泄露,從而可能導致用戶在線信息等行為信息的泄露。不適合外包瀏覽、打印和傳輸信息內容,可能導致機密信息泄露。它不應該外包。它不應該外包。它不應該外包。會計信息不應外包 根據B MB 20-2007的要求,安全審計應由配備保密信息系統的專職人員負責,不宜外包。它適合外包。它適合外包。及相關服務外包合規分析表-05 |保密科技| A c a d e mi c Ex c h a g es 學術交流運維、應用支持和設備保障 除系統管理員職責外,信息中心工作人員還適用于剩余的專項保密檢查、終端日常檢查、臺賬維護安全審計包括:用戶操作行為檢查與分析、用戶在線痕跡檢查、文檔查看、用戶終端賬號管理等主體資質等具體工作內容。出了點問題。
在工作要求方面,由于涉密信息系統不同于一般業務系統,國安局對涉密系統的使用有一套完整的管理要求,如:用戶列表管理、用戶標識管理、權限列表審核、需求分析評估、安全互聯控制等,信息中心員工普遍不具備涉密終端的接入和使用資格。因此,信息中心員工負責安全和保密管理員和安全審計員。無論是學科資格還是具體執業,其基本要求是:無法按照國家保密局的要求有效開展相關管理工作。 3.3.3 “三人”實務分析 保密檢查是涉密信息系統應用管理的重要內容。與一般信息系統不同,工作內容具有很強的剛性特征,加上人員相對固定和最少。隨著涉密信息系統應用范圍的不斷擴大,安檢工作已成為一項工作量相當大的事務性管理工作。工作量測算見表2和表3。根據表中的模擬計算,總共需要大約116人/天。在管理實踐中,兼職“三名員工”不僅在知識和技能方面難以有效承擔專職安全保密管理工作,而且其工作量也會與本職工作發生沖突,很容易被陷入兩難境地。 4 應調整實施的管理事項 根據BMB20-2007管理標準pc運維外包,保密信息系統的使用和管理應從以下兩個方面加強合規調整:4.1服務外包合規管理(1) 外包人員不能掌握網絡設備和安全設備的密碼和密碼; ( ) 外包人員不能掌握任何機密終端的User 2賬號;已經做出了明確的規定和約束,IT領域常用的服務角色必須嚴格限制涉密信息系統運行、使用和管理的外包,即使是具備涉密信息系統集成資質的IT企業,也只是描述了其技術服務空間,而沒有獲得和了解應用信息資質和信息。機密系統的權利。
就責任主體而言,保密和安全不僅不能外包,客觀上也不能外包。服務外包在涉密信息系統運營、使用和管理方面的合規性分析見表1(服務提供方為具有涉密資質的IT企業)。上述分析判斷進一步說明BMB20-2007規定的管理對象為專門的安全保密管理人員,并對管理人員的管理職責、管理內容和管理要求作出了具體規定。服務、探訪等外部人員也提出了全程陪伴的規定。 3.3 “三人”合規性與實務分析 3.3.1 “三人”崗位職責 根據BMB20-2007標準要求,涉密信息系統應配備系統管理員、安全保密管理 安全保密管理人員分為三類(簡稱“三名成員”),分別負責系統日常運行維護、日常安全保密管理、行為監督管理安全保密人員:(1)系統管理員主要負責系統的日常運維;(2)安全管理員主要負責系統的日常安全和安全管理,包括用戶帳戶管理以及安全設備和系統生成的日志的審查和分析;(3)安全審計員是馬負責對系統管理員和安全保密管理員的操作行為進行審計、跟蹤、分析和監督,并定期向安全保密管理機構報告有關情況。
3 .3 .2“三人”合規分析 在“保密風暴”發展過程中,多個政府部門將涉密信息系統“三人”委托給所屬信息中心的員工通過研究發現pc運維外包,在涉密信息系統運行、維護和管理所涉及的設備維護、應用支持和安全檢查三個方面、六大類中,網絡和安全設備除外 71201 1 |保密科技|年 5 月 (3) 專項安全檢查期間,除純技術支持外,外包人員不能訪問涉密終端、非涉密終端、涉密移動媒體、非涉密移動媒體,以及涉密辦公自動化設備。用戶無權知曉用戶終端和媒體中的文件內容,無權查看和分析用戶的行為信息;(4)外包商不得允許了解和掌握分類系統的賬本信息,不能參與相關信息的維護;(5)安全審計員的職責是對系統管理員的工作和安全及安全進行合規性審計和檢查)保密管理員,所以邏輯上排除系統管理員和安全保密管理(6)對于外包商可以提供的技術服務,內部人員必須是伴隨著整個過程。因此,從落實和落實合規性的角度來看,涉密信息系統的運行維護管理、日常終端巡查、臺賬維護、安全審計等保密工作中的專項保密檢查,不應外包,而應由具有資質的人員進行。政府部門內的機密資格;網絡和安全設備的技術維護工作,如應用支持、設備支持等,在受上述(6)條款的約束)的情況下,可能會在有限的范圍內外包。
4.2“三人”的有效配置針對以上對“三人”合規性和常態化管理事務工作量測算的分析,各級政府部門保密辦公室應重視并在內部落實合格人員擔任涉密信息系統的系統管理員、保安員、安全審計員,使涉密信息系統各項管理要求落到實處。信息中心定位于提供技術支持、應用培訓、維護支持,隨時提供和響應各種技術支持和應急響應。 5 結論涉密信息系統是分級保護的重要對象,技術安全和信息安全是涉密信息系統運維管理中的重要任務。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強烈的責任感,是涉密信息系統運行管理的重要條件;落實BMB20-2007各項管理要求,是分類信息系統標準化管理的抓手;一支符合BMB20-2007規定條件的管理團隊,能夠有效控制服務外包帶來的安全風險,是保障涉密信息系統安全應用的基礎。只有做到“規定動作不變形”,認真研究、判別、明確IT企業在涉密信息系統運維中的訪問條件和角色空間,才能確保涉密信息的全生命周期信息系統是標準化和嚴格的。在管理軌道上運行。參考文獻: [1] BMB20-2007《涉及國家秘密的信息系統分級保護管理規范》[S].[2]梁學貴。保密資格審查和認證是一個好的制度:建立保密資格審查和認證制度的基本思路和概念[J].保密工作,() 3 [3] IT 服務管理最佳實踐指南 ITIL [S] 學術交流 A c a c a d e m i c E x c h a n g e s 表 2 核對賬本類型 模擬涉密信息系統終端數量 30 涉密單機 20 涉密-相關 移動存儲介質 1 5 涉密辦公自動化設備 5 非涉密終端 15 0 非涉密移動存儲介質 1 50 表3 保密檢查人力投入(人/天) 工作內容數量 單次投入 年投入終端日常維護 1 233 6 保密檢查 2408 0 總計 1 41 1 12009 11:29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