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最新公司動態及行業資訊
隨著國家大力推進數字經濟發展,云計算成為推動數字化轉型的重要引擎,企業上云成為主流趨勢。越來越多的企業通過數字化尋找二次增長的新曲線。隨著云技術的不斷發展,企業的關注點也從是否上云轉向了云技術的完整性。此時,云廠商不再只是賣云,而是必須為客戶提供云技術網絡,全面解決企業上云的后顧之憂。
如果說企業上云已經逐漸成為企業戰略部署的一部分,那么上云不再是企業的終點,云服務將觸及企業的各個層面。那么如何有效利用云、管理好云、持續為業務賦能,是技術專家需要關注的重要命題。
4月22日,華為云合資云綜合治理研討會在南京拉開帷幕。云專家齊聚一堂,討論云治理的新概念,重點關注企業 IT 架構演進、安全性和高可用性。 、容災備份等優秀實踐分享與討論,更好地幫助企業用好云,管理好云,提升云效率。
從企業云到云企業,企業對云的使用逐漸發生根本性變化
過去我們說的“企業上云”,是指IT基礎設施和應用上云的遷移。企業將各種管理系統、生產系統、營銷系統從舊機房或獨立的IDC遷移到云端,節省了大量的IT基礎設施建設成本和運維成本。也有一些企業將核心業務上云,利用云的動態彈性擴展能力,解決業務快速增長時的IT瓶頸問題。
在數字經濟高度發達的今天,企業需要通過云端實現在線生產經營,通過對接更廣泛的外部社會資源,實現商流、貨流、資金流、人才流、信息流——上云不僅是技術升級,更是新戰略的開啟。基于云,企業可以將更多相關業務連接到云端,形成共生網絡,運營產生的大量交互數據可以通過算法挖掘實現智能化,從而為數字化業務創新提供無限可能。
從On Cloud到In Cloud,從“云移民”到云原生用戶,這種身份的轉變,意味著企業更加關注應用層面和公司整體戰略層面的轉型。企業業務云化的過程,不僅是技術升級,更是企業戰略的轉變:不僅要實現企業IT架構升級的配套需求,還要實現業務重塑、降本增效、新業務生長。既滿足模型的發展要求,同時也滿足安全合規、風險管控、綠色發展的約束性要求。
因此,企業從“上云”到“上云”的轉變,不再只是詞序上的變化,而是涉及到企業應用整體治理體系的變化,企業組織架構,以及企業基于云的文化與思維建模、項目實施管理、持續運維優化等。因此,在數字化轉型的浪潮中,IT運維作為保障正常運營的“基石”企業業務系統,尤為重要。
企業云化后如何用好云
六大治理體系繪制“云運維圖”
企業利用云計算等技術高效實現數字化轉型已成為大勢所趨。企業上云的技術架構規劃貫穿于企業上云和上云使用的全過程,是企業上云成功的基本保障。華為云從六個層面提出建設性方案,同時針對企業云支出、性能下降、安全問題、業務穩定性等問題提出詳細的解決方案。六大最佳實踐涵蓋架構管理、IT治理、安全管理、業務高可用、容災備份、運維管理等領域,對應企業云上綜合管理的實際問題。
在架構管理方面,華為云全業務云解決方案專家指出,當前企業業務上云的過程不再是技術問題,而是思維觀念的轉變,涉及企業IT治理、組織架構適配、企業文化、思維塑造、方案規劃、設計實施、持續運營等。企業必須有一套完善的方法論和技術體系來支撐,才能保證上云之路和上云的使用更加順暢。
在傳統的IT治理中,IT運維治理是業務穩定運行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云端也是如此。在企業全面云化的過程中,企業需要將IT治理模型擴展到公有云。業務對云的依賴程度如此重要,以至于對云的運維更為重要。然而,面對云上運維方式分散、缺乏統一管控等IT治理挑戰,如何更好地為業務的穩定運行保駕護航?對此,華為云強調最小授權原則,最小化授權范圍,最小化授權操作,對用戶權限進行分類管理,從而防范大規模基礎設施管理失控的風險。同時,針對云成本浪費的問題,華為云細化計費方式,提供按需或包月方式,及時識別資源利用率低的任務,通過組合降低成本。它還可以為不同的業務類型提供更具成本效益的解決方案。計算實例并降低使用云的成本,這些方法可以為企業帶來實際的成本節約。
業務在云端穩定運行后,隨著業務之間的交互,在云端產生大量的交互數據,并將數據存儲在云端。數據泄露和云安全管理已成為企業關注的主要問題。華為云結合自身的管理實踐經驗和自身的管理業務,打造了一套完整的安全治理框架體系——“云服務網絡安全與合規標準”(Cloud&),簡稱“3CS”。據悉,“3CS”是基于云服務各個業務模塊的流程it運維技術,劃分相應的安全控制領域,使安全控制需求嵌入云服務管理流程,同時保證安全管理職責是清晰的、可測量的和可追溯的。這可以實現全面有效的安全治理,以確保數據安全。
如何保證業務連續性成為當前企業穩定發展的關鍵條件,是企業生存的“生命線”。結合云本身的能力,企業需要重新審視和完善云業務架構,以保證高可用。但在企業云上實現可用性目標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結合架構設計、業務流程設計、運維流程設計等手段。對云上的業務系統進行端到端的壓力測試和性能容量分析,設計整個業務系統的故障模擬和故障演練,驗證業務系統的可用性。
在本次研討會上,華為云客戶可靠性工程架構師從避免故障、設計告警、快速恢復三個方面分享了高可用實踐和建議:一是華為云可用性檢查和安全評估能力聚焦高可用架構及應用部署設計,檢查架構是否最優,發現高可用風險,協助客戶優化;其次,華為云通過資源監控和優化為客戶設計立體監控系統,全方位監控業務系統的運行狀態;通過業務壓測和容量優化,協助客戶測試系統的各項性能指標,發現系統瓶頸并進行系統優化,確保客戶在平衡成本的同時實現業務性能最大化;最后,華為云制定了業務系統關鍵節點應急調整預案。通過搭建逃生通道、優化高可用部署、進行交接演練,協助客戶梳理關鍵節點應急逃生方案,構建容災交接能力。
隨著企業核心業務的全面云化,企業對實時業務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人為破壞等對企業數據和業務生產造成的不可預測的影響,云上的容災備份必不可少。很少。企業需要基于云能力建立有效的業務連續性管理體系,完成云信息架構的容災架構設計,建設同城/異地容災中心,保障業務連續性。華為云構建多云、跨云的容災系統。云容災方面,支持同城容災和異地容災,提供VM級容災保護,跨可用區RPO=0、分鐘級RTO,滿足6級容災標準。
面對企業上云后業務規模和復雜性不斷增加,華為云構建了一套完整的云應用三維運維體系。通過集成AOM和APM,提供云應用基礎設施。層、應用層、業務層運維能力,多維度實時監控各類資源,通過應用和資源關聯分析技術快速診斷和修復問題,保障云應用持續穩定運行。
總結
華為云共創營由華為云和華為無線X Laba Lab聯合打造。以云、AI等為技術基礎,與互聯網科技創新企業共同開發創新場景和創新應用。未來,華為云希望打造一系列活動,讓企業管理者暢所欲言,通過平臺進行深入交流it運維技術,解決企業云使用和管理中的“疑難雜癥”,持續打造全面云管理創新模式,不斷完善。云上綜合治理的質量和水平,將共同構建健康、可持續的云技術生態。